语音播报
中
国
旅
游
地
理
论
文
姓名:张俊雅
班级:10级物理一班
学号:1002114030
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洛阳旅游发展浅析
摘要: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物质相对丰富而相应发展的产业 。
近年来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
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据调
查显示,1994年我国旅游业收入为1600多亿元,跃居全球十大旅游目
的地中的第八位。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 、旅游区环境质量下
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必要分析旅游环
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
理 、决策提供服务 。
关键词:洛阳龙门石窟环境污染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伊洛盆地,南临伊厥,背靠邙山,东有虎牢关,谷关,四周为群山环绕 。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 。巨龙般的黄河穿过山陕峡谷,奔腾咆哮,经洛阳之北滚滚东流,而洛阳恰似一颗珍珠系在这条巨龙的腰间 。自古以来,洛阳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历代帝王争相建都之地。近几年,洛阳的旅游业蒸蒸日上 。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着,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
一 、旅游区概况
1.在全国旅游资源分类中,洛阳旅游资源在历史古迹、文化胜迹和历史文化名城类型中地位突出,以此为依托,洛阳市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洛阳市结合邻近的西安 、郑州、开封及北京、南京 、杭州等旅游城市,形成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文物古迹旅游 、宗教旅游 、古都旅游的旅游网络,这一网络是洛阳市未来旅游发展的基础。
2、处于全国区域旅游网络中的三级节点,洛阳市旅游业规模与经济实力相对较小,竞争力较弱 。
从海内外游客人数 、旅游收入等指标,北京、上海 、广州 、深圳四个城市构成了我国旅游城市等级体系的第一层次,珠海 、西安 、厦门、杭州 、天津 、大连等旅游城市处于第二级,河南省的郑州 、洛阳 、开封等三个旅游城市均居于第三级 。
3.洛阳旅游的空间联系与交通联系
a、空间联系
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游客量的大小,反映旅游城市(区域)间的空间联系强度,下面我们从河南省与洛阳市游客构成分析洛阳市与其它旅游城市间的空间联系。
(1)海外游客
根据海外旅游者抽样统计资料,河南省的海外旅游者主要来自北京、陕西(主要是西安) 、上海三个地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27.4% 、26.6%和24.1%,三者总计达77.7%;海外游客从河南省前往省外旅游目的地分别是西安 、北京和上海,分别占调查人数的28.3% 、20.8%和20.8%,三项合计占69.9% 。在河南省内部, 1997年郑州海外游客占全省海外游客的93%,而洛阳则仅为26% 。说明目前洛阳市与我国重要旅游城市的联系强度相对较弱 。
(2)国内游客
洛阳国内旅游市场调查表明:第一,洛阳市国内旅游空间联系分为三个级别,一级强度的城市为北京 、西安 、郑州 、开封、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二级强度的城市为太原、武汉、合肥 、济南、杭州 、南京。第二,洛阳市入境游客中有39.2%来自郑州 、开封或于郑州中转来洛阳,19.5%来自西安,离境游客中有26.4%去西安,25.1%前往郑州、开封或途经郑州。第三,在洛阳游客结构中,省内游客约占35.3%之多,居于第一,这些游客又以周边城市如郑州、三门峡、汝州、南阳等居多;邻近陕西省占10.0%,主要来自渭南地区;山西省占9.5%,主要来自山西南部运城 、晋城等地 。
b、旅游交通联系
旅游交通线路是旅游交通联系的主要通道。在全国旅游交通网络中,北京 、郑州 、西安等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些城市的旅游交通区位和集散功能明显强于洛阳市 。交通网络及其便捷性决定旅游客流方向,由于陇海铁路 、西(安)开(封)高速 、301国道在洛阳市域东西一字排开,故而形成的区际旅游联系与客流方向主要沿此交通干道东西拓展 。目前,洛阳对外旅游交通联系已形成向东联系郑州 、开封,向西通过豫西联系西安的网络雏形。相对而言,南北流向如与山西太原 、湖北武汉等旅游城市的交通联系还比较弱。
值得指出的是,从空间距离上分析,相对郑州和西安而言,洛阳进入嵩山少林寺 、仰韶村遗址和巩义宋陵景区更为便利 。
c 、河南省旅游空间格局
洛阳旅游空间定位必须结合河南旅游发展的布局规划,与周边地区 、城
市及旅游景区结成联动网络 。河南省旅游业在区域布局上将形成“一心五区”
的空间格局 。核心区由郑 、汴 、洛构成,围绕核心区分布着豫北、豫西、豫南 、豫东和豫西南五个外围旅游区 。其中,洛阳市在旅游核心区中处于显要的位置,旅游资源在品质和结构上具有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根据洛阳城市总体规划,洛阳市城市实际直接吸引范围已超出市域范围,还应包括豫西三门峡 、汝州等地 。
综上所述,洛阳在全国历史文化旅游尤其是古都旅游网络中地位显赫。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旅游潜力末充分发挥,旅游业规模相对较小,仍以过境旅游为主要特征,这与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品质极不相称 。从地缘上讲,洛阳与北京、西安、郑州 、开封及周边规模较小的旅游城市如三门峡 、汝州 、山西晋城等构成竞争合作态势,洛阳区域旅游网络组织规划将根据这一竞争合作态势,提出规划目标,构建区域旅游空间竞争战略和策略 。
二 、存在问题
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 。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
2 、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
3、一些热点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去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达不到旅游的目的;
4 、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
造成旅游区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1 、人类经济行为的不当破坏了旅游环境;
人类经济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可分为三方面:(1)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排放的废物及产生的噪音污染了旅游区的自然环境,扰乱了旅游区应有的宁静 。结构一方面旅游区丧失了以往清新的空气、透明的水体 、静谧的氛围;另一方面,游客游览的兴致因环境污染而降低,影响经济发展。(2)、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与农业生产方式破坏旅游区的自然生态平衡,旅游资源直接受到影响,例如森林砍伐、过度开采地下水 、开山炸石等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游览水体水位下降 、奇山丽景惨遭破坏等 。(3)、在经济结果 、生产力布局 、城市发展规划中,忽视旅游资源的存在,使得区域经济结构类型、生产力布局方式 、城市发展方向与旅游业正常、持续发展对环境的要求不相适应 。如在云南的石林旅游区建设大型水泥厂,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建设灰窑 、煤窑等 。
2、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影响
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旅游过程产生的垃圾对景点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旅游景点自然生态平衡及旅游意境的影响 。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高,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扩大,景点垃圾遗弃量日益增加 。旅游区内大量垃圾随意抛洒堆积,破坏了自然景观,污染了景点水体,使旅游区水体富营养化。我国许多旅游区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相当一部分旅游水体的透明度 、色度、嗅味等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旅游水体标准,漂浮物 、悬浮物、油污污染物已经影响游客感官,使其旅游兴致降低 。
超过景点容纳量的超规模接待破坏了旅游区自然生态平衡 。构成自然景观的生墩系统对旅游活动本身存在一定的承载能力,这种承载能力由生态系统的结构所确定,超过其承载能力的旅游活动将使旅游区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旅游区旅游功能丧失 。主要表现在大量游人将旅游区土地踏实,使土壤板结,树木死亡;大量游人在山地爬山蹬踏,破坏了自然条件下长期形成的稳定落叶层和腐植层,造成水土流失,树木根系裸露,山草倒伏,从而对旅游区生态系统带来危害……不当的旅游活动本身所带来的问题是严重的,忽视这种影响,只注重短期效益,盲目扩大规模,无限制地接待游客,将对旅游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损害。
3、旅游开发和建设破坏旅游区环境
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有关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资源 、旅游区生态环境 、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的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相当保留的历史、文化 、民族风格和气氛,利于具体的旅游对象,其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其本身所蕴含的独特的历史 、文化 、民族风及其所蕴含的内涵,盲目开发,只会造成景点的不伦不类,进而丧失其旅游价值,使游客的兴致减退。
城市建设破坏旅游气氛,主要表现在新建建筑与旅游城市的整体建筑不协调。是本身作为旅游对象的城市失去其本来面目 。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16
[2]杨桂华陶犁:旅游资源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7
[3]陈忠晓王仰麟:生态旅游刍议[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4):56~59
[4]傅岳瑛刘琴:我国西部生态旅游的现状和开发建议[J].旅游管理,2002
(5):4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