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报
(三)第三单元重点课文:《穷人》《唯一的听众》
★《穷人》
1 、作家作品: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尼娜》 、《战争与和平》 、《复活》等。
2、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环境描写,表现桑娜的勤劳 、善良
3、重点问题: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 。没什么可抱怨的 。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 。(节选自第9课《穷人》)
1、用——线划出描写环境的语句。用~~~~~~~线划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
2 、这个文段的描写,虽然只字没提“穷”字,但也处处透出了“穷”,包括:住得差 、吃得差 、劳动条件差和疾病 。
3 、这个文段的描写可以看出桑娜是勤劳善良的,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这句可以看出她的勤劳,从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 。这儿最能看出她的善良 。
4 、“勉强”的“强”字在这儿读该选的读音是“qiǎng qiáng”,这个字的部首是弓,用部首查字法再查(9)画,读这个音时还可以组词:(强迫) 。读另一个读音时可以组词(强大) 。
①段落: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问题:这一段采用了什么写法?解释词语忐忑不安的意思,并分析桑娜当时的心理?
答:(1)本段写法:(心理描写)
(2)“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 。
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a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b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 。c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 。
②“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的意思是:忍受,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
4 、中心思想: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5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
“这样做”是指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非这样做不可”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品质 。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有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这个句子是环境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写出了桑娜与渔夫家庭生活的窘迫,从侧面烘托出桑娜与渔夫的美好品质 。
6、阅读“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的海风冲进屋子------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回答问题
A桑娜的两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美好的心灵
B 、渔夫的脸变得严肃是因为为西蒙的孩子担心,“忧虑”是因为为以后的生活担忧 。
6、人物评价:桑娜是一个(勤劳能干,爱护家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妇女。渔夫是一个(朴实善良,毅力顽强,热爱生活,爱妻子)的丈夫。
7 、文章情节: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唯一的听众》作者:落雪
3 、重点问题:
①文章开头点明父亲和妹妹对我的评价——白痴,在表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为下文“我”走出家门,到林中练琴作铺垫,与老教授的表现形成对比,侧面赞美了老人对“我”的爱护与帮助。
②“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真的耳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聋?)
答:a老人并没有耳聋 。
b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她为维护我的自尊,帮我树立自信,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老人谎称自己耳聋 。
③“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
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
从老人“悄悄打着节奏”,你可以看出老人不是一个聋子,她悄悄打节奏的原因是:老人怕我看见,所以悄悄地打节奏。
④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 、鼓励,
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
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
从老人“悄悄打着节奏”,你可以看出,老人不是一个聋子,她悄悄打节奏的原因是:老人怕我看见,所以悄悄地打节奏 。
读“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你竟说她是聋
子!”回答问题:这个“秘密”指的是:每天清晨,“我”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并得到了她的鼓励 。老太太的外貌特点是:非常瘦,满头白发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我终于知道了老太太并非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
5 、这文段是选自课文《唯一的听众》,读了篇课文,我想对文中的老人说:您真是一位心地和善,诲人不倦的教育家 。我还想对文章的作者“我”说:相信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6 、这篇课文里,那位老人为了(鼓励)“我”让“我”继续练琴而说了谎:“(我是个聋子)” 。这就是善意的谎言 。你认为“诚信”和“善意的谎言”存在怎样的关系呢?想一想,写下来。【诚实是做人之本,人必须诚实;人为什么会说“善意的谎言”,谎言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但是善意的谎言是不得已而为之。】
4 、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 、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 、感激之情。
5 、写作方法: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 、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6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
A. 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 、持久的关注 、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B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
7、这是一位()的老人。
心地善良善解人意充满智慧懂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