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报
傅有德西南政法大学“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讲座综述
讲座名称 :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
主讲人 :傅有德教授
主持人 :崔平
嘉宾:单正齐 、曾维加 、靳松
讲座时间:2007年11月9日晚7:00
讲座地点:3208教室
2007年11月9日晚7 :00在3208教室 ,傅有德教授为我们西南政法大学的同学做了一场题为《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的精彩讲座。教室座无虚席 ,还有很多同学是一直站立着听完了此次讲座 。
傅有德教授 ,山东大学宗教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兼任山东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所长 、山东省哲学学会会长 、国际巴克莱学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兼职教授 。主要论著有 :《巴克莱哲学研究》 、《现代犹太哲学》、《犹太哲学与宗教研究》等。曾先后在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 、英国牛津伯莱研究中心 、伦敦犹太学院 、以色列希伯莱大学高级研究所学习 。
傅教授认为 ,宗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 。但是在我国,从国家到地方 、从政府到老百姓 ,对宗教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全世界60多亿人口 ,有48亿以上的人都信仰宗教 ,而另外12亿多的人无宗教信仰,这些无宗教信仰的人大多是中国人 。放眼全世界,看看人类文明的历史 ,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哪一种文明的起始不是宗教。不管是我们中华文明 ,还是西方文明如古希腊文明 、埃及文明、印度文明等 ,宗教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宗教在我国人们的心中又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
傅教授认为 ,我们的宗教视野 、犹太教的视野都太狭窄了,而宗教对于人民的生活 、对于人类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看看美国的《宪法》 、《独立宣言》,都有这样的句子 :“人生来都是平等的(created equal)”,每个人都有其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 ,这是宗教的本意 。那么 ,我们对宗教的认识又有多少呢?傅教授认为作为一个泱泱大国 ,我们不应该忽视宗教这样的领域。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宗教 ,了解宗教的正面作用 。毫无疑问宗教有其负面影响 ,但我们应该看到其正面作用并让其发挥,这将对我们的人生 、对我们的社会产生正面影响。
由此,傅教授开始了犹太教与基督教之关系的讲授 。他认为,首先 ,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犹太教 。
犹太教,简单地说,就是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犹太教与基督教不同 ,基督教是个普适的宗教 ,基督教认为其不仅仅是德国的 ,不仅仅是英国的、法国的或是某个国家 、某个民族的宗教,它应是所有人的宗教。它希望所有的人都信仰耶稣基督,都加入这个教会 ,因此而得到拯救 ,认为“教会之外无拯救”。每个人都有原罪 ,人要拯救自己就要加入基督教信奉耶稣 。而犹太教不是这样的,它是一个民族性的宗教,只有犹太人才信仰犹太教。所有的犹太人在较宽泛的意义上来讲都信仰犹太教。反过来说,就是犹太教只是犹太人的宗教,其他民族的人可以信仰犹太教加入犹太教,但是很不容易 。犹太人并不欢迎大家都信他们的宗教 ,这跟基督教完全相反 。其他人要想加入犹太教,要先好好学习其经文,在生活中按照这些律法来行事 ,然后还要经过考试和考验,并要经过有人介绍,最后在犹太教的圣堂举行仪式才可以加入 。比较难加入犹太教,以此来保持犹太教的纯正。所以能够皈依犹太教的人很少,但一旦皈依了犹太教,即会被当作犹太人来对待 。从这方面,只说明了犹太教的一个特点 ,它是一个民族性的宗教 。那么犹太教的内容呢?这里有三个概念 :上帝 、妥拉、以色列人 。
先来看第一个概念 ,上帝 。犹太教是宗教,宗教是有信仰的 。对于犹太人来讲 ,就是对上帝的信仰。所以第一个概念也可以说成是对于上帝的信仰。《圣经》的第一篇是创世纪 ,里面这样讲“上帝创造天地”,然后分开天和地 ,有了光,有了植物 、动物和人 ,总共用了六天的时间。基督教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 ,总是在经书中讲述很多典故神话 ,《圣经》这里是没有证明的,因为犹太教是以信仰为前提的 ,从不证明上帝的存在 。无须证明 ,也没有任何理由 。《圣经》开篇就是上帝创造天 、创造地 、创造万物、创造人类,而且上帝是唯一的。《摩西五经》中的《摩西十戒》第一条 :“我 ,耶和华 ,是你们的上帝 ,除我之外,没有别的神。”在其他很多地方也都强调上帝是独一的主 ,强调了上帝的独一性 。因此,犹太教的信仰是独一的神而不是多神。可是在当时 ,无论是在巴比伦还是在埃及 ,宗教都是多神教 。犹太教的创始人亚谟拉罕(Abreham),是从巴比伦 ,也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建立起一神教的 。当时人们信仰的是萨比教,信仰的是日、月、星、辰,信仰的是多神 。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是多神教 ,但是犹太教独树一帜,认为上帝是唯一的神,举起一神论的大旗 ,创立了一神教。这在宗教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大家把犹太教的创立看作是一神教建立的标志 。犹太教就是最早的一神教,其主旨就是对唯一上帝的信仰。
第二个概念 ,妥拉(Torah),又叫律法 。妥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妥拉就是指旧约圣经(《希伯莱圣经》)的内容 ,但用的更多的是狭义上的,是指“摩西五经” ,即律法书。将其翻译成律法而不是法律,是用以区别民法 、刑法等。但就其内容而言,是一致的 。犹太教的律法共有613条,《摩西十戒》是其核心 。第一戒,说耶和华是唯一的神,是独一的主 ;第二戒 ,规定犹太人不能崇拜偶像;第三戒 ,是不可妄称上帝的名,上帝的名是非常尊贵的,是不可以随便称呼的 ;第四戒 ,是要守安息日 ,安息日是犹太教非常重要的日子,是跟上帝创造世界有关系的 ,上帝用了六天来创造,在第七天彻底的休息了 ,于是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在第七天休息,安息日就相当于指基督教中的礼拜天 ,但犹太教的安息日不是指星期天,而是指从星期五下午太阳落山到星期六下午太阳落山的这一段时间;第五戒,要孝敬父母(前面几戒是关于人和上帝关系的 ,从第五戒开始 ,是关于任何人之间的关系的)孝敬父母得长寿;第六戒是不要奸淫;第七戒是不要做假证 ;第八戒 ,不要贪恋别人的妻子 、财物……这些是犹太教最基本的戒令 。除了这十戒,还有民法 、刑法等 ,可见当时的律法已经相当完备了 。
例如 ,有一头牛,用牛角伤了人 ,牛要按一定律法惩罚,那么牛的主人如何惩罚呢?如果主人知道牛有这样的习性仍旧放任此牛 ,那么他将受到另外(律法)的惩罚 。由此可见,犹太教关于细节都规定得非常清楚。犹太教的律法,既有宗教的法律,又有我们惯常所说的民法 、刑法等世俗的法律 。
犹太人认为他们有了这样的律法,他们的生活就有了指南 ,生活中按照这样的律法去做 ,就能成为一个“义人”。就像我们儒家教化人成为君子、圣人。对犹太人讲 ,他们的律法就是使他们成为义人 。《摩西五经》是他们的成文律法(writtenlaw),是摩西在西奈山上四十天不吃不喝由上帝传授给他 ,然后他再整理下来成为律法书。
妥拉大一统的时代终止于公元70年 。此时犹太教的圣地被毁 ,巴勒斯坦被古罗马帝国侵占 ,犹太人从此散居各地。此时圣经中的成文律法就不再适合散居的犹太人的生活了 ,妥拉不再起到指导人民生活的作用了 。于是有些聪明的犹太人拉比(Rabbi)说,圣经中的律法除了成文律法还有口传律法(orallaw) ,他们认为上帝赐予摩西的律法只被写下了一部分 ,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口传的形式流传的 。公元200年前后 ,拉比人将这些口传律法收集整理,编撰成为一本重要的书《密西纳》(Missnan) 。它又经过不断的解释 、补充,成为一本更大的书——《塔木德》。从此犹太人可以依据口传律法来生活了 。这个时期犹太教就进入了它的第二个阶段 :塔木德犹太教 ,也叫拉比犹太教 。
接着 ,傅教授就开始讲述第三个概念----以色列人 。他说以色列人有特殊的含义,以色列人一直把自己当作是上帝的选民(thechosenpeopleofgod)。那么什么使得犹太人成为上帝的选民了呢?傅教授告诉我们是犹太人和上帝之间所立的“约” ,犹太人把这“约”叫做“圣约” 。古代的犹太人(以色列人)认为他们和上帝有“约”,上帝他作为一方要求人们服从上帝,遵从和上帝所订立的律法 ,同时上帝赐给他们神圣的律法 ,又保佑他们 ,这是他们双方律法的条件。那么哪些是“约”的内容呢?约的内容就是《摩西十戒》和相关的律法 。也就是上帝赐给犹太人这些特殊的选民神圣的律法,让他们有法可依,让犹太人的生活得到安顿,让他们安身立命,同时让犹太人的生活有所归依 。古代,以色列叫Israel ,后来因为以色列它有12个支派,这12个支派在公元前720年被亚述帝国所灭 ,后来不知流落何方,只剩下南边的两个支派中的犹大国(犹大即现在所说的犹太),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 ,犹大国的人主要是以犹大的部落为主所组成的 ,所以叫犹大人。现在以色列人之外的犹大人都叫犹太人,在以色列的人不叫犹太人 ,当然广义上也可以 ,而现在以色列国的以色列人被叫做是Israeli,以区别于古代的以色列人。在这三者之中 ,Torah(律法)很重要 ,但不管怎么说,上帝的信仰很重要,没有上帝的信仰 ,没有上帝的存在就没有Torah的起源 ,但对于犹太人这个信教的主体来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成为“义人” ,而成为“义人”的不二法门就是要遵循Torah的律法,Torah是以色列人和上帝之间的中介和桥梁 ,而且是使人成为一个“义人”的生活指南。这三个概念就很好地阐释了什么是犹太教 。
随后 ,傅教授对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进行了阐释 。首先,他指出犹太教和基督教之间存在着同源性(同缘性)。犹太教以《摩西十戒》为核心 ,到公元70年以后,犹太教的圣殿被毁了,国家不存在了 ,这时拉比们编撰了《密西纳》;公元200年 ,原来的圣经犹太教进展到拉比犹太教,然而在这期间出了一个重要的人物——耶稣基督。耶稣是犹太人 ,即犹太人耶稣 ,他对以往犹太教的律法有种种的不满,提出很多不同的主张 ,他有很多的追随者 ,其中重要的是十二门徒。继耶稣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对基督教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人——保罗,他的作用甚至超过耶稣 。基督教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要传教 ,希望普天之下的人都信仰耶稣基督 ,保罗就是第一个传教人。他的足迹踏遍了土耳其、希腊、罗马等地区 ,很多人认为耶稣是要改善犹太教 ,而不是要创立一种新教 。而后来的结果是出现了一种新教——基督教 。所以基督教的创立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保罗 ,当然也不能否认耶稣基督存在的价值 。后来再是通过教父们的诠释 、注解 ,一系列的基督教的教义产生了 ,从而使得基督教得以完备 。耶稣说 ,我来不是为了废除以前的律法 ,以前律法上的一字一句都不能废除,我的使命是使它完备 。所以耶稣本人并没有创立新教的意图 ,而是保罗起的作用。综上,可以说拉比犹太教和基督教是姐妹关系(brotherandsister) ,而圣经犹太教和基督教则是母女关系(motheranddaughter) 。
基督教和犹太教关系的第二点 ,是他们在很多问题上都存在冲突,具有对立性 。这些冲突造成两教在历史上长期不和 。对立存在很多方面 ,最重要的是对于耶稣基督的看法 。对基督教徒而言,耶稣是他们的神 ,他们的主 。耶稣具有神人二性,是上帝的人化 。而基督又叫弥赛亚 ,即为救世主。对于基督徒来讲 ,耶稣就是弥赛亚 ,弥赛亚的本质是神,他为了拯救世人而降临 ,被罗马总督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之后复活 ,复活之后就升天,对于基督徒来讲 ,耶稣的复活日是世界的末日,他要对人进行审判。而对于犹太教人而言 ,耶稣是“膏油”者 ,“膏油”即为被先知告知 ,并赋予他神的权利 。所以在犹太教那里所有接受过膏油的人都被称为“弥赛亚” ,而最重要的就是国王和大祭司,犹太人认为像大卫等国王就是他们的弥赛亚 。公元70年后他们就没有国家了 ,但他们期盼着有朝一日大卫王朝的后代可以拯救他们,希望未来的弥赛亚可以领导散居的犹太人打败敌视他们的敌人,回到耶路撒冷 ,回到以色列这个神圣的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神圣的国度。在这个国度中 ,公平 、正义、仁爱等美好的事物都得以实现 。所以他们认为弥赛亚是凡人 ,他的目标是在尘世建立一个公平、正义 、理想的国度 。这就是犹太教对耶稣基督的看法。基督教认为耶稣是神 ,而犹太教认为耶稣是凡人 ,所以犹太教从基督教诞生之日起,直到现在都不承认耶稣就是弥赛亚,尽管现在两教的关系比较缓和 ,但对于耶稣基督这个问题上,犹太教是从来都没有让步过的 ,因为这对犹太教来讲是原则问题。
再一个概念 ,是关于选民 。现在犹太教认为很多的以色列人(曾经是百分之百的以色列人 ,现在应该说不是百分之百 ,而是很多的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选民,依据是他们和上帝之间有“约”。但是基督教有他们自己和上帝立的“新约” ,认为依据《摩西五经》立的是旧约 。现在有了基督教,基督教是通过耶稣在基督徒和上帝之间立的新约 ,由于有了《新约》,那么曾经通过摩西而立的约就已经被取代了 。那么 ,既然所立的约都过时了 ,以色列人就不再是上帝的选民了 。不再是chosenpeople,而是abandonpeople 。在《新约》与《旧约》的关系上 ,自基督教产生以后,就有人认为《旧约》是过时的,是摩西以前的东西,应该让位于《新约》 ,旧约中选民的地位也已经被基督教徒所取代。基督徒 、新选民才是耶稣诞生后真正的上帝选民 。这是他们在宗教上的冲突。这些宗教上的冲突引发了犹太人作为一个民族与基督徒的矛盾 、冲突与仇恨。所以 ,傅教授讲的第三点,就是犹太人与基督徒的敌对与仇恨 ,或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 :“反犹主义”。
“反犹主义”从概念上讲 ,是指一切针对 、反对犹太人的言论和行为,具体上讲是犹太人与基督徒之间的紧张对立的关系 。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产生出来的 ,犹太教是母亲,基督教是女儿 。但有些人不承认耶稣基督、不承认其是“弥塞亚” ,反过来基督徒认为耶稣是主,而根据《新约》记载耶稣是被犹太人出卖的,犹大出卖耶稣 ,将其交给大祭司 ,大祭司进行审判 ,处以死刑,然后转到罗马总督那里执行。耶稣的死是犹太人造成的 ,所以犹太人犯了“弑神罪”。犹太人的祖先杀了“我们”的神 、主,所以“我们”与犹太人有不共戴天之仇 ,从宗教产生来讲是犹太人有罪 。只要基督教存在 ,仇恨就无法化解,《新约》上记载的是清清楚楚的真理 !
讲到犹太人散居 ,犹太人散居是在地中海 、伊拉克、叙利亚 、伊朗中东这些地方,后来向西到葡萄牙 ,北到波兰,也到中国 。宋初的中国就来过一批犹太人。犹太人与基督徒在教义上不同,生活方式上也不同。犹太人按律法行事 ,律法在拉比诠释后十分丰富 。但这里的律法对多数基督徒来讲是不赞同的,但他们也有相同 ,比如《摩西十戒》以及对上帝等本质上的理解是相同的。犹太人与中国人一样是讲“抱团儿”的 ,他们分散但聚居在一起 ,犹如“唐人街” 。生活方式不同,犹太人不能进入基督徒的生活中,所以他们聚在一起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戴礼帽、留长胡子等 。基督徒周日做礼拜 ,而犹太人周五 、周六晚上做礼拜 。不管是自觉还是不得已的 ,犹太人与基督徒有隔阂,所以犹太人有聚居区 。在这期间由于宗教原因,也由于经济 、生活方式上的原因,发生了一系列“反犹”事件 。经济上 ,犹太人尤其在西方的犹太人 ,其很多职业受限制 。过去西方是“领主制” ,贵族占据土地 ,犹太人想要染指农业不易,很少有犹太人到土地上去 ,做地主不行 。在城市中,中世纪有“行会”,犹太人想进入也非常困难 ,很多职业受限 。但有一点不受限 ,就是小商、小贩、信贷业(就是银行) 、放高利贷 。基督教明令禁止基督徒放高利贷 ,所以犹太人可以钻空。。比如《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就是犹太人;莎士比亚眼中自私、残忍的犹太人(是不是史实姑且不说) 。而恰巧做银行、经济是古往今来最赚钱的 ,无商不富 ,古今中外皆如此,犹太人便靠此发家 ,很快 ,犹太人在经济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 。所以犹太人尽管流落 ,但到一个地方就能经营的很好 ,发家致富 。二战以前 ,德国的犹太人几乎垄断了其经济命脉。事实上到现今 ,美国大多数银行家都是犹太人 。犹太人很少,全世界总共有1300万人 ,而在美国就有550万左右,近一半。在美国 ,金融 、工业 、科技、法律各领域,尤其在金融行业 ,犹太人绝对“尖执牛耳” ,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的命运。在历史上由于受到限制,犹太人可以开钱庄、银行,这样就引起非犹太人的记恨 。“外来户”发迹 ,对于“坐地户”而言 ,那是很难容忍的(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最主要是经济与宗教原因 。所以 ,经常发生冲突 。比如 ,中世纪有“黑死病”死了很多人,死亡原因是鼠疫 ,但有人传言是犹太人向水井投毒,人们沾到井水就死了,因此对犹太人的仇恨可想而知 。所以当时有很多犹太人被杀 ,“圣堂”被烧。又比如 ,英国基督徒的一个男孩走丢,后来在一个角落发现其尸体 ,有人说是犹太人杀的,犹太人过“愉悦节”要吃不发酵的饼,需要加血进去 。人们对犹太人有了极大的仇恨 ,犹太人又遭受了屠杀 ;而当年“十字军”东征,目标是拜占廷 ,当地是异教,要征服伊斯兰教,但历次东征都有人说犹太人不就是东方人吗 ,我们何必到远方杀穆斯林呢 ,杀犹太人就行啦 !很多犹太人因此被无辜杀害 。大家都知道二战纳粹的大屠杀 ,它煽动的种族主义(以前的“反犹”不带有种族主义,主要是经济 、宗教)对犹太人的仇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是希特勒种族主义偏执狂的后果 。他认为种族分优劣 ,“亚利安”人种是优等 ,其中德国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而非“亚利安”人种是劣等 ,其中犹太人最劣 。这种劣等民族的存在对人类的进步是一大祸害,所以要“最后解决”,杀光犹太人,连根除掉(也因为犹太人在德国经济雄厚 ,德国打仗需要钱 ,这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之力得到全部的钱) 。他们建立了集中营 ,在苏联红军到达前大约有6百万犹太人被杀,如用毒气室等方法 ,还有焚尸炉 。可谓残忍至极 ,惨绝人寰 !当时世界有犹太人约1800万 ,现在世界有1300万 ,当时人数多一些。这个数字在当时应该说是全世界犹太人的三分之一 ,欧洲犹太人的三分之二。所以 ,基督教从一开始产生就与犹太教在宗教上冲突、对立 ,在经济上和在生活方式上有隔阂 。种种“反犹事件”,以及后来纳粹德国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都可以说是“反犹主义”的登峰造极 。那么现在这个时候呢 ,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历史我们可以说是对立 、对抗或者说是敌对的历史 ,但我们不能说纳粹大屠杀都归因于基督徒的反犹,其实许多基督徒个人是反对大屠杀的 ,包括主教本人也是不赞成这种强烈的 、暴力的“反犹”行为,反对大屠杀 。但是这毕竟是在基督教这样的一个宗教王国发生的事情 。所以 ,包括纳粹大屠杀这种“反犹”行为跟基督教与犹太教的敌对关系是有关系的。因此 ,在最后,傅教授向我们描述了犹太教与基督教在二战以后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纳粹大屠杀把反犹主义推向高潮 ,但同时这也是一个转折点 ,纳粹大屠杀以后人们开始反思,开始想,我们人类怎么了?我们的宗教怎么了?我们人类的理性怎么了?怎么把一个民族,一个好好的民族灭绝,屠杀了这么多的人呢? !基督教方面开始反思、忏悔这样的行为 ,于是1948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了第一次WCC(世界教会联合会)大会。基督教新教工会(理事会) ,提出要缓和与犹太教的关系 ,开展了两教之间的对话 。在网上可以查到关于跨宗教对话的大量信息 。从此以后 ,新教与犹太教开始对话 ,关系也开始缓和 。
我们知道 ,耶稣 、保罗创建了基督教 ,从一统天下的朴实的宗教 ,到16世纪初路德开始宗教改革 ,到今天 ,出现了基督教的三大教派:原罗马公教(天主教) 、改革后的新教 、正统的东正教(正教 ,指希腊 、保加利亚 、斯拉夫民族信仰的教) 。东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趋于缓和 ,那么作为正宗的天主教呢?1965年召开的“梵帝冈第二次会议” ,这次会议通过了一个历史性的宣言 ,叫做《对非基督宗教的宣言》,其中包括了一个《对犹太教的宣言》 ,这个宣言是由15个拉丁文字组成的文件,这个仅由15个拉丁文字组成的关于犹太教的宣言却是犹太教与天主教里程碑式的文件 。在文件中天主教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我们对于过去所发生的“反犹主义”的行径深表忏悔 ,我们希望我们两教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以恢复我们两教之间兄弟姐妹间的关系 。我们以前所说的所谓的《新约》取代了《旧约》,不是这样的。《新约》是《新约》 ,《旧约》依然有效,我们所信奉的是《新约》 ,以前你们犹太人所信奉的《旧约》依然是你们的约束 ,并没有被《新约》所取代 !我们基督徒因为《新约》的缘故成为上帝的选民 ,但是我们并不否认你们犹太人仍然是上帝的选民 ,我们都是上帝的选民。从经书上看 ,耶稣基督是被犹太人出卖处死的 ,但是,参与这件事的人是少数的犹太人,而不是多数的人。只有少数的人卷入这件事中 ,而且过去这么久的事情——耶稣基督之死 。也不应由现在的犹太人承担 。因此 ,我们对犹太人有这种敌视 、对抗 、反对和仇杀是不对的 。到此为止,对于以前教义 、冲突等问题在“梵蒂冈第二次会议”上得到了很巧妙、很完美的回答。之所以完美,在于这种从根源上解释“反犹主义”及以前做法的方式被天主教所接受,实际上也被犹太教大多数人所接受 。既然天主教伸出了友谊之手,抛出了橄榄枝 ,虽然对于过去屠杀犹太人的行径不能原谅 ,但大多数犹太人还是认为着眼于现在如何解决宗教间的关系,和平相处 ,是需要与天主教和基督教合作的。你们伸出友谊之手,我们也伸出友谊之手,双方开展了频繁的对话 。有一个著名的犹太人 ,和马丁.路德.金是同时代的人,他们走在队伍当中 ,为争取黑人的人权和权利进行英勇的斗争 。他是犹太人的代表 ,被罗马教皇所接见 。
傅教授回忆说 ,1993年他曾碰到了一位当年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 ,1993年世界宗教议会通过并签署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他当时是作为犹太人的代表参加,也曾被教皇接见过。所以,基督教与教皇对于过去是一种非常认真的 、真心的悔恨 。因此,有相当多的犹太人 ,尤其是改革派的犹太人 ,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正是这些新教方面的、天主教方面的和犹太教方面所作出的积极的 、富有成果的对话,使他们的关系由原来的对抗、敌视和屠杀变得和睦相处。当然还是有反犹主义存在 ,但总体上来讲是历史上最好的时候 ,如果有冲突也是很小的 。
以上是傅有德教授的讲座综述 。傅教授的讲述完毕 ,同学们就踊跃地进行提问 ,就自己所关心和疑惑的问题与教授进行交流。最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 ,傅有德教授的本次讲座到此结束。
(高文巧 、吴金萍 、杨静整理)
。